做好“四者”角色开创“十四五”香港新未来
来源:人民政协报
做好“四者”角色开创“十四五”香港新未来
最近几天,国家“十四五”规划宣讲活动在香港展开。这彰显了中央对香港的特别关爱和坚定支持,也体现出中央希望香港尽快聚焦发展的深意。
“一国两制”下的香港,内联中国内地,外联世界各地,如何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开创新未来呢?
做好“国内国际双循环”的促进者。中央已经提出了“双循环”的概念,表明未来五年,中国经济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。在这种大背景下,一方面,香港应“两眼向内寻机遇”。比如,内地的中产阶层在文化娱乐、康养医疗、休闲度假等方面需求旺盛,香港拥有世界一流的影视公司、世界领先的医疗资源,能不能在“消费升级”中发现商机呢?另一方面,香港应“聚焦所需补短板”。在贸易方面,美国对中国“关门”,并不能阻止其他国家对中国“开门”。香港是国际公认的“自由港”,过去也长期是中国内地市场与世界市场之间的“连接点”“转换器”“中转站”,香港可以发挥这些独特优势,在开拓国际市场上有所作为。
做好“科技自立自强”的助推者。当前,“科技自立自强”成为广泛共识,中央政府对科技创新的重视、对支持香港发展创科的力度前所未有。香港具有助推国家科技创新的独特优势:香港开放的环境、灵活的机制、包容的文化,对科技人才能够形成吸引力,可以成为全球各领域顶尖人才的汇聚地,为国家的科技创新提供支持;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,具有很强的融资能力,融资成本非常低,可以对科技创新项目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撑。助推“科技自立自强”,香港至少可以从四个方向发力:从科技创新源头做起,继续加强科研工作;加强与深圳高端制造业的对接,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、产业;聚焦内地科技创新的需求,打造科技服务的中介平台;协力推进基础建设,为香港建设国际科创中心、为港人北上创业提供便利。
做好“双落实”的践行者。“十四五”规划在“港澳专章”中,首次提出“双落实”:落实中央全面管治权,落实特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律制度的执行机制。回顾2014年非法“占中”以来香港社会的变化,特别是2019年的持续暴力,不难看出,由于反中乱港势力与外国势力内外勾结,企图在香港搞一场“颜色革命”,令香港社会撕裂、民生凋敝、经济停滞,正是政治势力摧残香港的结果。香港要保持长期繁荣稳定,必须处理好繁荣和稳定的辩证关系,当务之急是改善政治机构的生态。香港的行政、立法、司法机构必须履行基本法赋予的宪制责任,必须带头维护“一国两制”,而不能把“一国”和“两制”对立起来,这是一个重大的原则。长期以来,一些立法会议员“逢中必反”“逢特区政府必反”“为反而反”,使立法会处于半瘫痪状态,无法正常履行职责,严重触及底线;某些法官将个人的政治立场带入判案当中,除了“放生”暴徒,甚至在庄严的法庭上对嫌犯大加赞扬,违反了法官恪守中立的原则。凡此种种,都必须依据基本法、香港国安法和“爱国者治港”原则,坚决予以纠正。
做好“命运共同体”理念的塑造者。中央一再提出:“增强港澳同胞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”。这一条是管长远的,旨在增强“香港与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”的理念。基本法规定,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,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,这从法理上决定了香港与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;香港自古以来属于中国,鸦片战争后被英国统治了150多年,中国已于1997年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,这从历史渊源上决定了香港与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;香港文化多元,在中华文化占据主导地位,香港与内地书同文、话同音,这从文化上决定了香港与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;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增大、经济质量不断提升,香港未来的发展,将更加倚重内地,“祖国是香港的坚强后盾”成为不变的定律,这从发展前景上决定了香港与国家是一个命运共同体。香港之乱的源头是“人心之乱”。而“人心之乱”的根源,正是教育的缺失。一些人对基本法的权威性、对香港特区的“身份”、对“一国两制”的核心要义、对香港与中央的关系等问题认识模糊,很容易被反中乱港势力蛊惑裹挟。痛定思痛,现在是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的时候了!塑造“命运共同体”理念并非一日之功,但只要认识到重要性,久久为功,持续不断加强对公职人员和青少年的宪法和基本法教育、国情教育、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教育,必有成效。
在“十四五”规划中做好“四者”角色,关系到香港未来五年的发展,也关系到香港的长期繁荣稳定,更关系到香港在国家发展的广阔空间中开创新未来。
(屠海鸣,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,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,暨南大学“一国两制”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、客座教授)
责任编辑:王铉
来源:中工网
[香港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