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0年,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
秦始皇曾说:“朕统六国,天下归一,筑长城以镇九州”,华夏民族绵延几千年,国家统一,民宗安定,从来都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信念。我们是这片土地的主人,我们生于斯长于斯,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先留给我们的,任何人都不能从我们手里夺走它。就算遇到异族入侵、山河沦丧,但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,最终还是只有我们站在这片洒满热血的土地上,我们的敌人都被碾碎在了尘埃里。我们秉持历朝历代的仁人志士传承的大一统思想,为了国家统一,领土完整,无惧任何人任何势力。就像那一年,邓大人顶着巨大压力,收复香港一样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1842年,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,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战败,被迫与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《南京条约》,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,清政府再次战败,又被迫签订《北京条约》,将九龙半岛交给英国管治。之后,英国的野心愈发膨胀,再次强迫软弱的清政府签订了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》,条约将总计975.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,从1898年7月1日租借到1997年6月30日,共计99年。英国人将这块抢占来的土地叫做“新界”。至此,英国人通过逐步蚕食,彻底占领了香港全境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向全世界宣布,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一切有损国家主权的条约,但当时国内经历了几十年的战争摧残,百业待兴,轻重工业都要从头再来,百姓生活十分困难,再加上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,对新生的新中国虎视眈眈,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国际环境下,对于香港问题,只能选择暂时维持现状。
随后几十年,中国埋头发展,国防方面我们有了核弹、有了导弹、有了核潜艇,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,经济方面也开始稳定增长,人民安居乐业,综合国力蒸蒸日上。收回香港的时机已经慢慢走向成熟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邓小平在计划收复香港时,曾经表达了希望在恢复行使香港主权后,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。很多人都以为邓小平没去过香港,但其实在革命期间,他曾经五次到过香港,虽然每次都是短暂逗留,但却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1977年,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召开,会上恢复了邓小平党政军的领导职务。之后邓小平一边解决着国内思想混乱的问题,一边开始思考香港主权问题。1978年4月,国务院成了港澳事务办公室,并召开了第一次港澳问题问题。会后,邓小平指示廖成志,对香港客人做出保证,“未来收回香港之后,现行的一些制度依旧可以长期保留,但有些需要改变,中国保证不会在香港搞群众运动。”此举主要是向香港工商业人士释放善意,宣传政策,增强他们对香港回归后的信心。
1979年,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当时的香港总督麦里浩,他斩钉截铁地对麦里浩说:“香港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,但香港又有它的特殊地位。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,这个问题本身不能讨论。但可以肯定的一点,就是即使到了1997年解决这个问题时,我们也会尊重香港的特殊地位。”并且他对麦里浩提出的新界可以回归,但香港岛依旧由英国管制的意见,明确表示了反对。并且邓小平对麦里浩讲了一个新鲜的说法,那就是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,香港还可以继续搞资本主义。
这其实就是后来“一国两制”的雏形。这一次邓小平与麦里浩的会谈,等于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了一个重要信息,那就是中国政府已经把香港问题正式提上了议事日程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1982年4月6日,邓小平在北京会见英国前首相希思,他们之间的对话已经勾勒出“香港回归”的基本路径。事实上,他们俩早在1974年就见过面,当时希思和毛泽东谈起香港问题,曾问到邓小平:如果将来收复香港,如何让投资者保持信心。邓小平首先明确的说,香港主权属于中国,接着根据香港的金融地位和中国新的宪法,提出可以建立特别行政区、港人治港等一系列办法,希思听完不住的点头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希思此次访华其实是为一个人来打前站,探中国政府口风的,同年9月23日,一架英国皇家空军专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,舱门打开后,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走下扶梯。
解决香港问题最大的阻力就是英国政府,所以邓小平多次会见英国政要。最早是1979年,会见了当时的香港总督麦理浩,后来又陆续会见了英国前首相希思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·豪,但前面还都只是铺垫,这次面对的是重头戏——撒切尔夫人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这位在英国乃至整个欧洲都影响力十足的政治家,虽然是一位女性,但也是一个铁杆反共战士,再加上她力主强势外交,所以苏联媒体称她为“铁娘子”。在来华之前,英国在与阿根廷的马岛战争中大获全胜,重新夺回了马岛的控制权,重现了昔日“日不落帝国”的荣光,打出了英国的威风,这场胜利与“铁娘子”撒切尔夫人对阿根廷施展的强硬的外交手段是分不开的。在马岛战争胜利后的英国,强烈的爱国主义席卷全国,民族自信心非常膨胀,以撒切尔为首的英国政府更是权威大增,风头一时无二。就在这时,撒切尔夫人决定访华,与中国就香港问题展开谈判,这个举动无疑具有特殊意义,撒切尔夫人企图挟马岛战争之威逼迫中方让步,在外交上获得胜利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但她的如意算盘从一开始就不会成功,邓小平是什么人,他是历经政坛风云,“三起三落”的政治家,是身经百战的三军统帅,是毛泽东口中“钢铁公司”,是西方媒体报道中的“打不到东方小个子”,想以势压倒他没有任何可能。
此时,外界都认为,一个“铁娘子”,一个“钢铁公司”,这次中英谈判一定会激起绚丽的政治火花。果不其然,谈判刚一开始,就火药味十足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撒切尔夫人率先抛出“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”的主张,认为中方不能够单方面改变协议,毫无疑问,这是对中国行使香港主权的挑衅。
邓小平毫不示弱,寸步不让,首先明确了中国政府的对香港问题的立场,那就是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。接着点了支烟,又接着说道:“这三个不平等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,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承认过。如果到1997年,中国还不能收回香港,那就不能对中国人民交代,甚至是不能对世界人民交代,这就意味着,中国政府成了晚清政府,我们这些中国领导人,就成了李鸿章喽。人民就没有理由相信我们了。
”邓小平抽了口烟,顿了一下又继续对撒切尔夫人说,“我可以坦率的说,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谈的问题,在这问题上,中国政府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,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们,1997年,中国政府要收回的不仅仅是新界,还包括香港岛和九龙。”
撒切尔夫人也针锋相对:“既然如此,那么还有什么可讨论的呢?”
“当然有,我们可以讨论怎么样解决好香港问题的方式和方法,对于保持香港的繁荣,我们取得和贵国的合作”
听完邓小平的想法,撒切尔夫人马上说道“邓先生,我觉得问题的解决,不太可能像你想的那么简单”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“我看这个问题很简单,最迟一两年时间就可以解决,我们中国政府可以马上做出收回香港的决定,也可以等上一两年时间,为什么要等?就是要让出充足的时间,让中英两国政府进行友好的磋商,在香港问题上,我们希望对我们的建议,这就需要时间。”“但肯定不能拖延更长的时间了”前面语气还很温和的邓小平,最后一句一下子严肃了起来。
这时,撒切尔夫人见邓小平态度十分强硬,连忙祭出了她的第二件法宝,准备转变谈判方向,她提出如果中国政府提出收回香港,会对香港造成灾难性的影响。这也是在给邓小平挖坑,如果他回答得不好,那么势必会影响香港人对回归大陆的态度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邓小平回回到道:“如果说,要收回香港,会带来灾难性的影响,那我们要勇敢地面对这些灾难,做出决策,我还要告诉夫人,中国政府对收回香港后可能会出现的情况都估计到了,我们还提出来了一个说法,叫做“一个国家,两种制度”简称“一国两制”
撒切尔夫人对这个说法完全没想到,只能无奈地祭出了最后一件法宝。
她说:“如果在你们提出回归之后,香港不能继续繁荣,那对你们的现代化建设会有影响,我们英国政府,不希望影响贵国的建设。”
这是典型的猫哭耗子假慈悲,企图用国内建设来吓到邓小平。
邓小平毫不客气的说:“如果中国的现代化建设能否实现,是放到香港的繁荣与否上,那这个决策本身就不正确。”
这三个问题其实是撒切尔夫人和他的智囊团来中国前研究确定的,但是都被邓小平一一化解,此时,三板斧用完的撒切尔夫人已经无计可施。
邓小平接着又说道,我们十分愿意和贵国政府进行磋商,前提是香港问题属于中国,这个问题不讨论了。我们可以讨论的是,十五年共管期怎么样过度的好,以及十五年之后香港怎么办的问题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撒切尔夫人此时已经有些无奈了,下意识问道,如果谈判不成功怎么办?
听到这个问题,邓小平脸色一下冷了下来,严肃的说道,以两年为期,如果谈不拢,中国政府就单方面宣布收回香港,如果期间发生大的动乱,那我们中国政府,将不得不在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方式,来解决香港问题。也就是说,未必要等到97年才解决,也未必是用和平的方式。
此话一出,会场的气氛瞬间就凝固了起来,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冷意,撒切尔夫人和陪同的英国官员,完全没想到邓小平的态度强硬到如此地步,不留一丝的余地。
整个谈判的节奏完全在邓小平的手里,之后中国两国都对外宣布,会同外外交途经,协商解决香港问题。
1983年7月12日,中英两国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正式启动。在经过长达两年的22轮艰苦谈判之后,终于,在1984年9月26日,,中英双方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,中英这场世纪谈判终于有了圆满的结果。在这一年12月,撒切尔夫人再次来到中国,开始了对中国第二次的访问。这时的她已经对邓小平已经心服口服,在会见时,她对邓小平说,中英谈判的神来之笔,就是邓小平的一国两制理论,听闻此言,邓小平谦虚地说道:“这是实践出真知,一国两制,除了资本主义还有社会主义,就是中国的主体,10亿人口的地区,坚定不移的实行社会主义”。
香港回归在即,邓小平充满希望地说:我争取活到1997年”/>
12年后,1997年7月1日的凌晨,中英联合声明从文字变成了现实,在全世界共同的见证之下,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声音,在香港冉冉升起,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!历经百年沧桑,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,香港自此迈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。唯一让人觉得遗憾的是邓公最终没能踏上这片他为之奋斗的土地,这是他的遗憾,也是香港的遗憾。
[香港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