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00个隔离钢箱将走水路运往香港,用于两处永久性隔离设施
文/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婷
图/受访者供
3月24日下午,空中飘着微雨,两艘装运着70个中央援港隔离项目钢箱和一批医用床的货轮从珠海斗门港出发,通过“珠海斗门港-香港”抗疫物资水运快线驶向香港,预计次日凌晨可抵达香港各对应码头,并及时转运至香港防疫抗疫一线。

钢箱内空调、热水器一应俱全 使用专门吊具装运
“珠海斗门港-香港”是广东省开通的6条定时定点水运航线之一,是运输供港医疗物资和中央援港隔离项目钢箱的重要通道。该批中央援港隔离项目钢箱,将用于香港竹篙湾、启德码头等地的社区隔离治疗设施建设,计划通过该航线开出140余航次,累计完成近6000个隔离钢箱运送。
据新华社报道,位于香港竹篙湾、启德码头的两处中央援建社区隔离治疗设施,已于2月19日开工建设,均为永久性设施,两处隔离设施均投入使用后,预计将为香港提供约9500个隔离单位。

24日下午,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在斗门港看到,隔离钢箱内部面积约为18平方米,配置齐全,安装有照明灯具、空调等设备,还配备了装有马桶、热水器和排水设施的洗手间。
据悉,隔离钢箱由江门和珠海的工厂制造,所有配套设施已提前在工厂完成了组装,从工厂运抵码头用时不到一小时,可以第一时间安排吊装等作业,确保抵达香港后,可立即投入到防疫抗疫一线使用。


珠江船务企业(股份)有限公司负责承运本次供港防疫物资和隔离钢箱。公司董事局主席刘广辉表示,香港本轮疫情发生以来,他们承运的中央援港方舱隔离设施从此前的以临时性设施为主,到现在主要以承运过渡性和永久性的隔离设施为主。由于隔离设施的结构、材质、重量有所变化,承运过程也相对更加复杂。
“由于竹篙湾和启德码头的社区隔离检疫设施为永久性设施,此次斗门港出口的隔离设施是由钢铁材质整体制造,一个差不多有10吨左右。我们运用专门吊具进行装运,能够节约整个装运环节的时间,也不用担心碰损钢箱和设备。”斗门港总经理薛文通向记者介绍。
已运超800万份检测剂(盒) 优化整体物流运输链条
截至3月24日,“珠海斗门港-香港”航线共开出23个航次,共计406标箱,顺利完成39件防疫板房混凝土预制件和428个防疫隔离钢箱的运输,还运送超过800万份的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剂和检测盒、78000余套医用病床、89300件防护服等防疫抗疫物资,为助力香港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做好了运输保供。
物资从制造工厂运往抗疫一线的过程,实际上是一场多环节联动的接力赛。刘广辉特别提到,这次他们除了在内地完善装运环节外,在香港也想方设法地打通了很多关键环节。“我们搭建临时性装卸设备实现直接在香港启德码头(旧址)进行卸船操作,大幅度缩减了抵港后运输距离和时间,基本可以实现第一时间卸船、第一时间配送至目的地。”

此次物资运输也离不开斗门海关、边防和海事处等部门的共同努力。为保障防疫物资及时供港,珠海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斗门边检站边防检查处处长陈刚介绍,他们成立特殊勤务小组,提前掌握出境船舶和船员信息,及时开设边检业务办理专窗和援港抗疫物资“绿色通道”,采取优先网上报检和快速审查办理的方式,为船舶出境前往香港提供最便捷的通关服务,24小时随到随检。
据了解,珠江船务共11个货运码头陆续开辟水上运输“绿色通道”和“联动专线”。从2月18日至今已累计运送抗疫物资2.2万吨,包括中央援港临时隔离设施约6094件、口罩约2.6亿个、快速检测包约6.8万箱等。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
责编 | 杨楚滢
[香港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